發布時間:2019-08-09 作者:admin
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,37年來,我經歷了祖國的變遷,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的飛速發展。
記得小時候,家里第一臺電視機是黑白的,那可是家里的寶貝,父母省吃儉用,花了父母快一年的工資才買到。不過接收信號時而不好,有時還需要拍打電視,才能正常顯示,頻道數也屈指可數。直到彩色電視機問世,一堆孩子排排坐擠在鄰居家彩色電視機前,看運動會、看電影、電視劇……這便是最快樂的時光。終于有一天,家里也能買得起彩電了,可以隨便更換頻道,看我喜歡看的節目了,我激動了許久。還記得90年的亞運會,吉祥物是熊貓盼盼。為了不錯過比賽直播,我們一下課后就飛奔回家。
當時別人家里沒有電話,我家有一臺電話,我就問爸爸,爸爸說因為是郵電職工,單位為了照顧員工才安裝的,一般只有公家單位才能安裝電話。座機沒能家家戶戶都普及,很多時候人們只能通過電報或者書信通訊。
后來爸爸配了一個BB 機,收到信息后,再找電話回過去。可是很多時候因為沒能及時回復,電話那頭的人早已經離開了電話機,只能遺憾而歸,有時只要出趟門就可能聯系不上了。后來爸爸因工作需要到北京出差時配了一臺(當時價值8000多元的)摩托羅拉品牌的大哥大,那時就像磚頭一樣大,別在腰間還挺重。當時爸爸說,能買起大哥大的人很少,并不普及,當時也算是奢侈品,在很多電視劇還是身份的象征。而且通訊資費可是非常貴的,一分鐘都是好幾元。
初中時,我迷上了流行音樂,睡前常常要聽會兒收音機,在喳喳的聲音中搜索著頻道。高中時,我走街串巷只為找一盤自己喜歡的錄音帶,買不起磁帶的時候,就拿著空白錄音帶一首歌一首歌地錄制。還記得畢業晚會上我抽中了同學的禮物是一卷張信哲的最新錄音帶,我覺得我太幸運了,一直循環聽了很多遍。
2000年,我開始了嶄新大學生活,那是我當時離家最遠的地方,想家的時候,在外面,我會用芯片電話卡去電話亭打電話,通常還需要排長隊。在寢室打電話,我也需要輸入電話卡上一長串的數字才能成功撥打。因為資費比較貴,每次通話還需要控制時間,只能把最重要的事情說完。有時候打回家,家里沒有人接聽,只能等其他時間再打。不急的事情,只能拿出紙筆寫一封信回家。一封信要十天半個月才能送到父母手上,還有丟信的情況。
到了大四,家里終于同意我買了一臺諾基亞手機,很羨慕同學買到了限量版的新款手機,屏幕是藍屏的,不是普通的黑屏。但是因為價格貴,又是限量款,經常斷貨,自己也只能過過眼癮。來之不易的第一部手機我用很多年都沒舍得換,能打電話發短信,當時就很滿足了,手機很小巧,方便隨身攜帶,很多事情一個短信就可以送達了,快捷方便。
參加工作后,我買了第一部智能手機,原來手機不僅能打電話發短信,還可以拍照、錄視頻、上QQ、微信、上網、閱讀、看新聞、看電視電影、聽音樂、玩游戲、下載各類app等諸多功能。隨著機型更新換代,現在的智能手機已經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。還新增了網上課程、錄短視頻、聽書、網上購物繳費、叫外賣、共享單車、滴滴打車、網絡直播、智能家居等新功能。而且實時的交互式語音、視頻通信服務也使通訊變得更加便利。
在我父輩剛學會走路時,我的爺爺記錄我父親的過程一般都是用筆。在我剛學會走路時,我的父母記錄我的過程,一般用照相機。而我們則用智能手機拍攝孩子剛學會走路的視頻。
是的,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,而互聯網改變了我們這代人。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,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,國家政府對通訊和科技的重視和投入也與日俱增,網速經過幾次提速,現在進入了5G時代,資費也節節降低,從原來幾塊錢降到了幾毛錢一分鐘,這使老百姓們越來越實惠,手機的普及率也大大的提升,幾乎從稚童到老人人手一部。國產手機在手機市場也開始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場景,還打通了其他國家的手機市場。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核心的第四代工業革命的到來,中國的綜合實力也在不斷增強。
我相信,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通訊技術還會再上一層樓。
40年的發展,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40年,是人民生活走向美好幸福的40年。社會發生巨變的同時,每一個人,每一個家庭,也都悄然發生著變化。我有幸趕上了好時代,成了新時代中萬千幸福人的一員,我為自己能生活在一個日益發展的國度而自豪!
(作者:謝瑤函)
返回列表